资讯观点

中科院:无糖饮料市场5年内将翻番达227亿元

来源:饮料行业网2021-11-25


近日,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《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

报告指出,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,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保持增长势头,预计未来5年内实现翻番,2025年增至227.4亿元规模。

中科院报告认为,0防腐剂”将成为无糖饮料品牌未来的竞争焦点。在19款评测的主流饮料中,部分国货品牌已率先完成升级,在气泡水等产品中不再添加苯甲酸钠、山梨酸钾等防腐剂。

代糖方面,中科院报告指出,天然甜味剂的市场占比正在逐年提升,由2010年的8.16%提升至2020年的29.41%。赤藓糖醇因其安全性和不参与身体代谢,已成为天然代糖的首选。相比之下,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因为安全性质疑,正在被天然甜味剂取代。

中科院报告表示,如何在饮料产业实现更深入的“减糖、控糖”,将是控制普通人群糖摄入量的关键环节。

国内无糖饮料市场规模预计5年内翻番

中科院报告指出,随着2030健康中国计划的推进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,国内无糖饮料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保持增长势头。

2020年市场规模达117.8亿元,较2014年翻了7倍。2025年该市场将增至227.4亿元,5年内实现规模翻番。2027年,该市场将继续攀升至276亿元规模。

其中,无糖碳酸饮料(包含气泡水)是无糖饮料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2018年元气森林推出无糖气泡水并迅速爆红至今,国内各类无糖气泡水的品牌和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冒头。2020年,无糖碳酸饮料市场规模达到66.9亿元,占无糖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
中科院报告针对无糖气泡水这一细分品类,做了大量消费者选择偏好的深度调研。在选择偏好方面,71%的用户更在意口感口味,21%的用户在意健康配方。仅3.9%的用户在意明星代言,这一项数据似乎低于此前业内预期。

赤藓糖醇成为天然代糖首选

中科院报告指出,居民糖摄入超标的主要原因,是甜食、甜饮料能够提供良好的食品口感,从而令追逐糖分成为一种消费本能。近年来,一些人工合成和天然提取的物质,可以提供接近糖的甜味口感,却没有糖的危害,正在成为“糖的替代品”。

其中,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市场使用时间最早、使用量最大的甜味剂类型,属于高倍甜味剂,相对价格成本较低。常见的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甜蜜素、阿斯巴甜、安赛蜜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甜蜜素在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英国等发达国家目前已全面禁用,在我国有使用量限制,符合使用量限制的仍可以在食品和饮料中使用。阿斯巴甜安全性同样较低,有较明确的使用量限制,并要求标明“阿斯巴甜(含苯丙氨酸)”等字样。

在过去多年,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的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不少质疑,来源于植物的天然甜味剂成为更多“无糖”产品的优选。常见的天然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、甜菊糖苷、罗汉果苷等。在10多项甜味剂的评比中,赤藓糖醇安全性最高。

根据英敏特数据库的数据显示,在2010-2020年的十年间,天然甜味剂的添加占比逐年提升,由2010年的8.16%提升至2020年的29.41%。人工合成甜味剂的使用占比出现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,以天然甜味剂、糖醇为代表的新型甜味剂,因为更符合健康、安全、天然、控糖等新生活态度的需求,在代糖市场上呈现出积极快速的发展态势。最近几年,赤藓糖醇已出现取代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的明显趋势。

中科院报告指出,赤藓糖醇之所以能成为公认的0热量”天然甜味剂,主要是因为赤藓糖醇在进入人体后不参与糖的代谢,而是大部分排除体外,不会引起血糖变化,也不会产生热量。因其天然安全和0热量的双重属性,赤藓糖醇成为了健康食品达到“0糖”目标的首选。

0防腐剂”将成为无糖饮料的竞争点

作为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品类,无糖饮料目前在配料及口味、产品卖点上均呈现出同质化竞争趋势。

中科院对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好的14款品牌无糖气泡水进行调研发现,不添加防腐剂成为企业和公众关注的话题。由于满足消费者对“健康”的关注,防腐剂将成为未来各大饮料品牌的主要竞争点。目前饮品类常用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。相比之下,山梨酸钾安全性超过苯甲酸钠。

中科院报告认为,尽管一定程度添加防腐剂符合国家标准,但少数国产品牌已通过自我革新确立了0防腐剂”的更高追求,在产业链、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。

此外,中科院报告还显示,近80%的消费者选择消费无糖饮料的原因在于“更健康”,而非有明确控糖需求。无糖饮料产品的增多让消费者的选择标准变得更为严苛,很多细心的消费者已经养成了关注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习惯。在这样的趋势之下,减少或取消防腐剂的使用,将成为无糖饮料市场未来的竞争关键点。

 

© 2016 杭州汇捷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05401号 DESIGNED BY: LEBANG.COM